自古以来,以中秋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层出不穷,描绘了中秋团圆、举杯赏月、共庆良宵的美好情境,表达了人们思念故乡、祈盼美好的朴素愿景。天涯共此时“国画里的中秋”艺术赏析微课堂,展示了出自马远、陈枚、李嵩、唐寅之手的四幅涉及中秋文化元素的中国国画代表作,并以动画形式补充了画中人物之间的剧情,高度还原色彩,精辟讲解画作,力求极大丰富观者的想象力,有效填补画面以外的丰富内涵。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现通过官方自媒体社交平台,分享这组中秋题材的中国画代表作“微课堂”视频以及H5页面链接、二维码信息,希望热爱中国绘画艺术的新西兰民众能够从中品鉴到中国名家名作的精微与玄妙,感知中秋文化的深厚渊源。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在色彩上,以墨为主,讲求随类赋彩。同时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月下把杯图》
【南宋】马远(1140~1225)
材质:绢本设色
尺寸:25.7x28厘米
《月下把杯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传世精品,虽然只是一开册页,画面却构图别致,“小中见大”,意境深远。
“相逢幸遇佳节时,月下花前且把杯。”画作描绘的是“中秋团圆”的宴饮场景。一轮圆月高挂空中,好友的来访,营造了欢聚的美好气氛:画中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把杯迎友,主宾紧密无间;四个童仆姿态各异,其中的奉酒小童,回身望向台阶上正在走来的抱琴文童,彼此呼应;主仆六人,神气完足,生动有趣。而画中的人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表现出南宋文人的生活与理想。
《琼台赏月图》
【清】陈枚(不详~1864)
尺寸:7x31.8厘米
《月曼清游图册》是清朝画家陈枚的经典代表作,共12开,描绘了清朝女子一年12个月的生活,其中的第8开《琼台赏月图》画的就是中秋赏月。旁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霏微玉露洒秋凉,金粟攒枝点点黄。不用龙涎焚宝鸭,清芬暗袭绮罗裳。琼台高出万花丛,袖拂开香散碧空。玉宇无云蟾窟朗,团圆好景此宵同。”书画合璧,相得益彰。《琼台赏月图》刻画了秋高气爽、桂子飘香的中秋夜。空中明月如盘,园中高台耸立,有杂树环绕其间,远处氤氲的雾气中,琼楼隐现,顽石兀立。女子或立或坐,凭栏赏月,大致分为两组,一组居于高处,回眸倾诉,“指点秋光含意处”,似乎已忘却了微冷的石栏、透过冰纱的寒意;一组居于亭下,环抱廊柱,沉醉于“遥空月色正苍苍”。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清朝的女子描绘得身材修长,突出了“倚风娇无力”的体貌特征。
《月夜看潮图》
【南宋】李嵩(1166~1243)
尺寸:22.3x22厘米
《月夜看潮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杰出画作。“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因为奇特卓绝的江潮景观,每到中秋总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到此争睹壮景。李嵩的这幅《月夜看潮图》,描绘的正是南宋临安中秋之夜观海潮的情形:“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以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笔触写出了“中秋观潮”的诗情画意。江面宽阔,左上角的小船风帆点出了潮势凶猛。画家很好地抓住了中秋月夜“一线潮”的美妙瞬间,潮水一线居于画面中心。在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阁楼大门紧闭,人影隐约可见。画中建筑,转折有致,精确入微。临江阁楼,取构一角,与海潮形成一实一虚、一静一动,相映为妙。
《嫦娥执桂图》
【明】唐寅(1470~1523)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135.3x58.4厘米
《嫦娥执桂图》为“明四家”之一的唐寅所作。在中秋节,人们看到一轮明月,就会联想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广寒宫”与“嫦娥”,画家也往往以此为题创作出了不朽名作。据画面右上自题:“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绣旗。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可知画中的“主角”就是月宫仙子嫦娥。画中嫦娥头戴凤凰花冠,纤眉如烟,朱唇轻启;纤纤玉手,轻执桂枝,裙带飘舞,线条流畅。嫦娥面部,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勾染得当,皎洁典雅;削肩皓腕,袖带衣裙,自然垂下;冠服纹饰,描画精工,尤其是领口、袖口处的仙鹤祥云纹,刻画入微,飘逸清丽。
“国画里的中秋”艺术赏析微课堂
H5页面链接
https://show.chinaculture.org/guohua/cn/index.html
或
扫一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