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
民族的精英 人民的楷模
■李 珂 李悦群
“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那一天,劳模班的全体学员沉浸在激动和幸福之中。“这是我们收到的最有意义、最为珍贵的节日礼物!”曾是一名布机挡车女工的学员杨普,开心地与家人、同事分享心中的喜悦。她深深感受到党中央对劳模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也为自己成为劳模这个光荣群体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晨光熹微的清晨到万籁俱寂的夜晚,千千万万像杨普一样的产业工人在车间里忙碌穿梭,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医护人员在生命线上救死扶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各行各业的劳动群众都在奔跑追梦。他们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用汗水和智慧凝铸成的劳模精神,如一面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始终高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
一条靠实干铺就的奋斗征程
1943年11月26日正午,延安宝塔山下的会场上锦旗林立,五颜六色的旗帜在阳光下迎风招展,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被称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的赵占魁正是这次受表彰的对象之一。
“老赵是从火里‘炼’出来的。”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赵占魁当时在农具工厂担任管炉看火的工作。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他也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火炉旁,穿着棉衣来抵挡炉火的烘烤。棉袄被汗水浸透又被烤干,结了一层层很厚的白碱。
为了发扬赵占魁式的劳动精神,1942年,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及边区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学习赵占魁的运动,涌现出了“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后来,劳模运动发展成边区实行民主政治、进行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劳模评选表彰也作为特有的制度一直延续下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作主,建设自己的国家。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为国家放个大炮仗”,是邓稼先在1958年接到的一项特殊任务。当时,原子弹研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能够利用的科研设备极其简陋——只有电子管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一头扎进大漠戈壁的邓稼先,每天不是在工作台上研究数据,就是在戈壁滩上实地勘察。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不及庆功和休整,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仅仅2年8个月之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劳动模范,在燃情岁月中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洲际导弹之父”屠守锷、“钻头大王”倪志福、“光学界优秀人才”蒋筑英……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照亮了共和国的夜空。
“时间是个常数,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小时。”这是数学家陈景润沉迷研究的真实写照。他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跋涉,在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里,耗去几麻袋草稿纸,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问题,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焕发出的劳动热情汇聚成奋进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的面貌。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与陈景润一样,“万婴之母”林巧稚、企业“军转民”实践的创新者倪润峰等成为时代先锋,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
进入新时代,随着天宫建站、“蛟龙”潜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C919大型客机翱翔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等一大批超级工程的完工,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奇迹。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广大一线劳动者的艰苦奋斗与默默奉献。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由于导弹技术太尖端、太高新,很多零部件必须靠人手工打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的巩鹏发明了“巩氏研磨法”,将合格率由50%提高到近100%。作为一个普通钳工,他攻克了平面精密研磨技术难题,为飞船与天宫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探月三期再入返回、嫦娥三号精准落月等飞行试验立下汗马功劳。
一代代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凝聚起推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时代强音,让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引领。
一曲以奉献为主旋律的时代赞歌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了表彰。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他们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犹如闪亮的坐标,用自己的奋斗故事不断给劳模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特征。“爱”体现了劳模群体对工作的高度热爱,“敬”体现了对工作的敬畏之心,“一流”强调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拼搏。人们常称赞技艺高超的工匠“巧夺天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洪家光,堪称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的“天工”,经他手打磨的零件,误差仅有0.002毫米。“没有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个零件。”就这样,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洪家光经过几年时间上千次的尝试,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生产事业节约了上千亿元。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的宝贵品质。只有始终保持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冲锋姿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束缚,才能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稻子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样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自己与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是全国劳动模范袁隆平院士早年的梦境。为了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他大胆追梦,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不断开展水稻试种,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他用毕生的耕耘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正是以袁隆平等人为代表的劳动模范不懈创新、勤勉开拓,才使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的价值取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将自己的人生“深潜”在祖国的大海。1965年,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黄旭华接受这份绝密任务后,扎根荒岛30年没有回过家。家人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黄旭华说: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和同事们殚精竭虑、刻苦攻坚,终于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巍巍中华的辽阔海疆,从此有了守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如今,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早已退役,但年逾九旬的黄旭华仍在“服役”。劳模们只问耕耘创业、不计个人得失,在超越小我中成就大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一面永远高扬的精神旗帜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给劳模班学员的回信,让广大劳动者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劳模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也铭记了自己肩头的历史重任——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十四五”的壮阔蓝图正徐徐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劳模精神如一面永远高扬的精神旗帜,引领着广大劳动者书写更加璀璨夺目的“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全国劳动模范、“兵支书”朱林
扎根红土地 当好“排头兵”
2020年11月24日上午,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兵支书”,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手捧熠熠生辉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流下了激动自豪的泪水……
我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是一片烈士鲜血染红的热土。1943年,新四军82位勇士在此与日寇殊死搏斗,壮烈牺牲。从此,刘老庄连82烈士英名永垂、光照千古。
这个承载英雄壮举的革命老区,曾经是全省挂得上号的贫困村。如何带领老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路?2009年,上级党委把这个沉甸甸的担子交给了我。当时,我正在苏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面对组织的期盼与重托,我想起在部队时老连长说过的话:永远记住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要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于是我毅然放弃自己的事业,怀揣兴村富民梦,回到家乡,当起了带领父老乡亲脱贫奔小康的“领头雁”。
“革命老区,绝不能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2009年夏天,我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站在庄严肃穆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下,紧握右拳,发出誓言。
上任伊始,我凭着多年跑市场的经验和在部队养成的拼劲,决心闯一条“农村企业化”的发展新路径。我拿出50万元,并将自己企业的招投标资质无偿转归村集体,注册成立了村办建筑公司。从2010年开始,我们又建成日光能大棚、光伏太阳能发电厂等项目,带动全村所有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刘老庄村彻底甩掉了“穷帽子”,成为苏北新农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兵支书”,我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到各卡口值守,确保全村无一人感染,人心稳定、秩序井然。
“永远记得自己曾是一个兵。”这么多年来,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我都要求自己保持军人本色不变,永远当好排头兵。虽然我已年过花甲,但只要党和人民一声召唤,我仍会像一名战士那样勇敢出征。
(卢士勇、张传杰整理)
钢铁炼成的光芒
■焦 锐
劳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我们能感受到:劳模身上,无不闪耀着共产党人“钢铁”炼成的光芒;劳模的精神世界里,无不凝铸着一种闪光的物质——“铁”。
这种“铁”,是“铁心向党”的无限忠诚。“铁心向党”是一种至诚至真的信仰。他们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一辈子初心如磐、使命如铁,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比如特等劳动模范吴运铎,自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献身党的事业作为毕生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以铮铮铁骨书写了兵工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一颗“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之心,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这种铁,是“铁血报国”的不懈干劲。“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现在读读铁人王进喜说过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肺腑之言,就能感受到一个顶天立地的钢铁汉子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铁血豪情。劳模们“报国寸心坚似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为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发展,铸就了金子般的辉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种“铁”,是“铁肩负重”的无畏担当。不管在哪个历史时期,劳模以家国为己任,用“铁肩”承担起干事创业的时代重任。比如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书写的是献身教育、立德树人的铁血担当。
这种“铁”,是“铁面较真”的无私奉献。劳模的“铁面较真”,体现在他们不计得失、不图名利的行动中。正如当年大庆工人们所说:“你就是把王铁人的骨头砸碎了,也找不出半个‘我’字”;也正如“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所说:“追求‘短、平、快’,当不了英雄;想着‘名、利、奖’,造不出伟大。”劳模的伟大,就在时传祥“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精神传承中;就在毛相林43年扎根偏远山村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漫长坚守中;就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的孜孜求索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学习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将“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融入血脉和灵魂,在强军征途上一往无前、奋勇前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