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乌兰巴托,清茗飘香,琴音婉转。当地时间7月3日至5日,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 “‘茶和天下・雅集’:曲韵共生 ——2025中国‘非遗’海外行” 活动,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功举办。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蒙古国前总统恩赫巴亚尔、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峙、蒙古国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恩赫巴特,美、澳、法、德等国驻蒙古国使节,以及来自当地的文化艺术界人士、爱好者及新闻媒体嘉宾百余人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将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的中国古琴艺术,与2022年列入同一名录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作为文化桥梁,以 “沉浸式体验” 让海外观众在茶香、琴韵、香氛与古曲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沈敏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以茶为媒、以琴会友、以香聚首,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既为中蒙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提供新契机,也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人文新动能。恩赫巴特称,蒙中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人文交流基础深厚且逐年深化,期待通过联合申遗、文化展演等形式,进一步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与情谊。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致辞
蒙古国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恩赫巴特致辞
茶道展演:一叶藏古今
“茶话千年 —— 茶道展演” 作为活动核心板块,系统呈现了中国六大茶系 —— 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展陈通过图文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每种茶系的历史渊源、核心特征、代表性品类及养生功效:从绿茶的鲜爽回甘到黑茶的醇厚温润,从青茶的馥郁层次到白茶的清雅淡然,六大茶系如同六章不同的文化诗篇,勾勒出中华茶文化的丰富脉络。
茶艺师赵欣欣现场演绎了 “慧欣行茶九式”。这套以唐宋茶器为基础、融合传统与当代技艺的行茶方式,从 “高山流水” 的备器起势,到 “拂月荡尘” 的洁具净心,再到 “凤凰点头” 的注水、“青龙出水” 的分茶,直至 “极泰如斯” 的收势,九式连贯流畅,将 “天人合一” 的茶道理念融入每一个动作。赵欣欣作为茶学泰斗林馥泉先生再传弟子、“慧欣行茶九式” 创始人,同时兼具中医 “臣字门学术流派” 第七代嫡系传人的专业背景,她在展演中结合中医养生理念解读茶性,让观众不仅品味茶香,更理解茶与健康、自然的深层关联。
香道雅韵:一炉通天地
“香传世界 —— 香道展演” 聚焦中国香文化中最珍贵的四种天然香料:沉香的清幽淡雅、檀香的温暖醇厚、龙涎香的神秘珍贵、麝香的浓郁持久。展陈从来源、特性、文化象征到应用场景四个维度,系统梳理了香文化的千年传承,展现其作为 “嗅觉艺术” 与 “精神寄托” 的双重价值。
现场香道演示环节,从 “松香灰” 的细致准备,到 “燃碳”“埋碳理灰” 的精准操作,再到 “切香放置隔片” 的精巧处理,每一步都蕴含着 “以香观心、以香养性” 的东方哲学。品香体验中,来宾们左手执炉、右手托底,在缓缓吸气间感受香气的层次变化,于静谧中体会 “静心明德” 的文化意境,让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灵得到片刻沉淀。、
琴音流转:一弦越千年
“琴鸣四海 —— 古琴展览” 带观众走近这门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展陈通过文字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追溯古琴从史前传说时代的起源,到孔子时代成为文人修身养性必修技艺的发展历程,特别提及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的重要意义,凸显其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瑰宝的地位。
古琴演奏家赵金阳的现场演绎,让千年琴音在乌兰巴托的空气中流淌。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古琴大师李祥霆的他,以《流水》《阳关三叠》《欸乃》等经典曲目,为观众铺展一幅幅东方意境画卷:《流水》以灵动的泛音模拟山泉奔涌、江河汇海,重现 “伯牙鼓琴遇知音” 的千古佳话;《阳关三叠》源自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送别诗意,旋律中藏着中国人的牵挂与豁达……每一曲都如一幅流动的文化画卷,让听众在婉转琴音中感受中华音乐的深邃、博大,以及中华文化 “寄情于物、观物悟道” 的独特表达。特别演绎的即兴曲目,将古琴曲《酒狂》的疏狂与蒙古国经典《乌兰巴托之夜》的温柔旋律交融,熟悉的乡韵让在场中蒙嘉宾倍感亲切,掌声经久不息。
雅集留韵:文化共鸣跨山海
李峙强调:“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生活方式与哲学思想的载体。本次活动以‘体验式传播’为核心,让海外观众从‘看见中国’走向‘理解中国’,真正实现文明的零距离对话。”
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先后举办的四场活动中,茶道的温润、香道的清幽、琴音的悠远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中华传统生活美学图景。参与来宾纷纷表示,这场活动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六大茶系的丰富让我惊讶,原来一片叶子里藏着这么多学问”“香道的每一步都像一场修行,这种慢下来的智慧很动人”“古琴曲里的情感不分国界,《阳关三叠》的不舍我完全能体会”。这场以 “曲韵共生” 为主题的雅集,以茶为引、以艺为桥,让中蒙两国的文化共鸣在乌兰巴托的夏日里愈发深厚。
友情链接